大膽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建設,使海西州連續三屆被中央綜治委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票貼理優秀地市”,連續13次被青海省綜治委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地市”,併在今年6月獲得“長安杯”,實現了青海省綜治工作暨平安建設全國最高獎零的突破。
  □本報記者韓萍本報實融資習生單灝
  近年來,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圍繞構建富裕、文明、和借款諧新海西目標,構建“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推進社會管理“大綜治”、社會矛盾“大調解”、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建設,形成了符合青海實際、體現海西特點的社會管理格局。
  海西州黨委政法委副書記、州綜治辦副主任方毅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海西州委、州政府始終把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工程、滿足人民群眾期盼要求的民心工程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基石工程,納入黨委、政府任期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工作同部署、當鋪同檢查、同考核。
  “圍繞社會管理創新創什麼、怎麼創、誰來創三個核心問題,全州各地創新工作由深入抓點、擴點增面向集中促片、全面推進延伸。”海西州綜治辦專職副主任洪景學說,在全力抓好全國綜合試點城市格爾木市的基礎上,州、縣兩級又針對鎮區、農區、牧區、礦區、寺系統傢俱院等推出一批試點單位,打造了“34566”格爾木模式以及在全省領先的德令哈市、烏蘭縣柯柯社區數字化綜合服務管理模式,為全州社會管理創新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圍繞“秩序和諧、群眾和樂、民族和睦、宗教和順”工作目標,海西重點鞏固和強化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州劃分成933個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管理人員3225人,以人員在網格、崗位在網格、工作在網格、落實在網格的“四在”模式,形成一站式、一條龍管理服務平臺。
  德令哈市火車站街道辦事處將街道社區136名工作人員合理分解到15個網格95個單元格內,打造“三級平臺(街道綜合指揮分中心、社區社會管理綜合工作站、社區網格)、四級管理(街道級、社區級、網格級、單元格級)”框架體系,併在街道綜合指揮分中心設置中心辦公室和社會服務組、治安防控組、矛盾糾紛調解組以及綜合管理組“一辦四組”。
  大柴旦行委變大社會為小單位,採取“逐級分層、條塊細化”的形式,將柴旦、錫鐵山兩鎮區劃分為17個管理單元網格,將礦區企業劃分為11個管理單元網格,嚴格落實“一格四員”責任捆綁管理模式,實現“四在”模式工作新局面。
  “信息化建設是海西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重點和亮點。”洪景學說,“十二五”期間海西將投入5億元,實施網格化建設、信息平臺建設、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建設等社會治理創新十大重點項目。目前,投資兩千萬元定位為海西州政務信息化的州級平臺已完成項目設計方案,即將建設實施,德令哈市、天峻縣、大柴旦行委、茫崖行委的綜合信息平臺已投入使用。
  矛盾糾紛化解是海西州從“平安”到“長安”創建過程中始終堅持完善的工作之一。海西州相繼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建設,建立鄉鎮(街道)、企事業單位、村(牧)委會、社區、集貿市場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調解小組;強化大調解長效機制建設,在以往“三調聯動”工作基礎上,新制定勞動爭議、交通事故、醫療糾紛等10項聯調工作機制。同時,大力加強基礎建設力度,在全州所有鄉鎮、街道辦事處、工行委和經濟開發區建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將派出所、司法所、武裝部整合於綜治辦,以鄉鎮綜合改革為契機,為綜治辦配備專乾,充實力量,增加報酬。在社區、農業村和牧業社全部建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一把手”任組長。目前,全州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建成率100%,社區綜治工作站建成率100%,村綜治工作站建成率97.9%。
  截至今年10月,全州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2717件,調解成功2693件,成功率99%。
  長治久安要以穩定的治安環境為基礎。洪景學介紹,海西因地制宜構築了以110指揮中心為重點,公安、武警、治安聯防隊、保安隊伍為補充的社會面治安防控網;立足社區警務,採取專群防控、重點布控、邊界堵控、人口掌控、科技監控等人、物、技三防並重方式,構建動態治安防控網絡。今年,德令哈市投入1000餘萬元建成覆蓋城市主要道路、重點部位、公共場所的城市報警與監控設施;大柴旦行委投資700餘萬元在柴旦鎮實施天眼工程,在重點區域、街道、小區基本實現對人流、車流動態監控;天駿縣等牧區實施“跟牧護牧”措施,構築起牧區治安防控網絡。
  (原標題:從“平安”到“長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r66rrjv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